玛尼宏,蒙古语也称为赫莫日或桑更苏日,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家特有的标志,更是蒙古族人民家家都在供奉的圣物。
当你到了鄂尔多斯你就会发现,凡是蒙古族人家前,都会有一个长方形台子,在上面又竖立着两根朱色的旗杆,高大约有两米,每个旗杆的顶端又有一个三叉状的铁矛头,这一看似不大的整体建筑就叫玛尼宏。
在玛尼宏上部的两根旗杆中间,拉着细细的羊毛绳,在绳索上挂着蓝、黄、白、绿、红五彩小旗,也叫五彩连绳,在绳子的两头又分别挂着或白、或红、或蓝或青、或黄的布条,分别固定在两根朱红色的大杆子上。那五彩旗每个上都印着九匹飞奔的骏马,叫禄马风旗,在图案的空隙里用蒙文或藏文写着“希望之马奔腾飞越,愿我们的民族繁荣吉祥”这样的溢美之词。
五彩小旗的五种颜色中蓝色代表蓝天苍穹,象征着繁荣强盛,是蒙古族人民~~喜欢的颜色,所以蒙古族的服饰蒙古袍也是以蓝色居多。黄色代表着养育人民生息繁衍的土地。绿色代表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草原。白色代表着财富之源泉的羊群。红色则象征着人和美满,代表着幸福吉祥。
玛尼宏顶端安置的三叉状矛头也有特定的名称,叫苏力德,是圣主成吉思汗威力无比的战神,看到它就能感受到神圣的力量,在如今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供奉着的苏力德据说就是圣主成吉思汗使用过的神器。
为什么要画马呢?这与蒙古人爱马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以牧为主的鄂尔多斯蒙古族视马为~~神圣的牲畜,他们就像离不开太阳和月亮一样离不开马。古代社会马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特别是蒙古族向封建制飞速发展的时候,马是蒙古人的依赖和骄傲。有了马背上的纵横驰骋,蒙古族才能叱咤风云,雄姿英发,闻名天下。《元史》卷 100云:“元起朔方,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古或未之有……”没有马,就没有元代之创立,而元代之兴,其马政盛况空前。马是牧民的翅膀,马使蒙古族获得震惊中外的声誉。马不仅在战场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蒙古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也离不开马。马机警而识途,驯服而倔强,jue对忠于自己的主人;马勇猛矫健,昂扬而奋发,不仅供人骑射,而且马奶、马肉和皮毛都供人们享用。正因为马具有其他牲畜不具备的优点,千百年来,鄂尔多斯牧人把马看作自己的朋友,是高贵的牲灵,是天神腾格里之驹,也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所以在神圣的旗幡--黑慕日之上画有骏马图,与成吉思汗的神剑--苏勒德一起歌颂,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苏泊罕大草原作为典型的鄂尔多斯西部草原,自是处处少不了玛尼宏祭祀,在鄂尔多斯部落的祭火和游牧部落的祭祀中均有祭祀玛尼宏的仪式,因此当你来到苏泊罕,一定不能错过这原汁原味儿的玛尼宏祭祀!